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连日来,“高铁掌掴事件”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。起因是一位博主发视频,称自己因制止“熊孩子”撞椅背遭到对方家长掌掴,自己第一时间反击,最后警方认定“互殴”。对这个处罚结果,当事博主表示正申请行政复议,网上也立刻吵成“一锅粥”,认为警方处理“各打五十大板”有失公允的不在少数。
面对舆论争议,成都铁路公安在最新通报中,以精确到秒的“时间线”还原了事实全貌,以翔实的案件梳理给出了“治安纠纷处罚决定”的做出依据。充分周全的信息供给,厘清了此前“一面之词”带来的模糊细节,也澄清了网友心中的诸多疑问。
网络时代“人人都有麦克风”,新闻热点的呈现方式也随之改变。从“保时捷女掌掴男司机”到“重庆公交坠江案”,再到“某国企员工怒斥被加班”,放眼这些年挑动舆论神经的大小热点,多以碎片化的“一面之词”走进公众视野。尽管真相不明、事实不清,但大量网友立刻开始先行审判、入戏脑补,常常是以情绪替代理性、以观点替代事实,随后便是一股倾向明显的舆情热潮。这样的“后真相时代”,也给官方回应造成不小挑战。且不说,“首因效应”本就影响网民认知,官方回复一旦再有疏漏、模糊之处,很容易受到强烈质疑,遭遇公信力危机。
不管是从公众对此番警方通报的反馈,还是总结此前广受好评的案例,一大秘诀就是,有疑必查、有查必复、复必详尽。事实是最好的“驱霾剂”,调查是最科学的方法论,用全面调查切实回应舆论关切,用翔实结论破除各种猜疑与想象,既是舆情处理的基本要求,也是公共治理能力的磨砺。
当然,网络热点横飞,也折射着大家对社会事态、公共生活的超高关注度。可关注归关注,“一言不合就反转”也提醒大家,面对来路不明的信息碎片,尤须多点理性判断,让子弹多飞一会儿,免得稀里糊涂被收割了“情绪税”。
X 关闭
-
北京日报客户端
2023-05-11
“掌掴事件”为何双方违法?回应争议就要“精确到秒” 当前视点
-
凯迪海南
2023-05-11
李公羽论述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以历史文化赋能农业品牌发展——2023年海南省“中国品牌日”系列活动启动
-
人民网-人民日报
2023-05-11
【天天聚看点】百事通!“舟”行天地 载梦远航(科技自立自强·逐梦深空)|微速讯_今日热搜
-
中财网
2023-05-11
全球新动态:立中集团(300428):召开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的提示性公告
-
农林资讯通
2023-05-11
梅州计划建153.73万亩高标准农田
-
东方财富Choice数据
2023-05-11
【全球新要闻】10年期进出口行债中标结果出炉(05-11)
-
南方养生网
2023-05-11
天天报道:牛腱子肉上面的白筋能吃吗?
-
快科技
2023-05-11
谷歌发布人工智能语言模型PaLM 2:挑战OpenAI|天天要闻
-
互联网
2023-05-11
环球快资讯丨sport是什么意思英语_sport是什么意思
-
天下足球
2023-05-11
世界热资讯!让人迷惑!IWD:BLG很多弱点 Yagao不尽人意 所以他们3-0 C9!